
什么是ERCP?
ERCP(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-Pancreatography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)是指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,找到十二指腸乳頭,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乳頭開口部,注入造影劑后x線攝片,以顯示胰膽管的技術。ERCP適用于膽道梗阻引起的黃疸,臨床、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支持胰腺或膽道疾患(如結石、腫瘤、硬化性膽管炎等),胰腺疾。阂认倌[瘤、慢性胰腺炎、胰腺囊腫等,原因不明的胰腺炎,Oddi括約肌測壓,胰管或膽管的組織活檢.
ERCP及內鏡下膽道支架植入術,為消化內科發展取得全面突破。標志著燕達醫院消化內科在消化疾病治療迎來新的突破,代表消化高新尖的3E技術我科已全面掌握。隨著我科內鏡中心的配套及完善,相信消化內科團隊在吳東方主任帶領下,一大批高新尖的新技術將不斷開展,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,為科室長遠發展、綜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。
ERCP主要診治哪些疾病?
膽總管結石
膽總管結石是膽道梗阻常見的原因。臨床表現為膽絞痛、梗阻性黃疸、膽管炎或膽源性胰腺炎。ERCP診斷膽總管結石的敏感度及特異度超過95%。目前在專家手中,ERCP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成功率大于90%,總的并發癥的發生率5%,死亡率小于1%,均優于手術治療。在選擇性膽管插管失敗時,可行預切開術,但其并發癥的發生率要高于常規方法。除乳頭括約肌切開外,另外可選擇膽道括約肌氣囊擴張。一些特殊病例,如凝血異常、ERCP術后胰腺炎高危人群等,可選擇氣囊擴張。取出結石通常選擇氣囊或網籃,大結石或崁頓結石,取石較困難,可以選擇機械碎石。取石不成功,應置入膽道支架或鼻膽引流管引流。
良惡性膽道狹窄
ERCP可用于惡性膽道梗阻的診斷和治療,活檢、刷檢和超聲內鏡介導下穿刺均可提供組織學診斷,但總的敏感度不高于62%。ERCP也用于膽道良性梗阻、膽道先天性異常及手術后并發癥的診斷治療,包括肝移植后膽系并發癥。對于膽管狹窄可行內鏡下擴張及支架引流治療。置入膽道支架可為良惡性膽道梗阻提供有效引流,其中金屬支架暢通時間是塑料支架的2倍,而且成本效益比更好。金屬支架適用于預期生存時間較長、無遠處轉移及塑料支架開通時間短的病人。膽道支架也有助于術后膽道狹窄及膽瘺的治療。
Oddi氏括約肌功能障礙
Oddi氏括約肌功能障礙表現與膽道疾病或胰腺疾病類似。90%以上患者括約肌切開后疼痛消失。一些研究認為括約肌切開有益,但尚未得到公認,應進一步研究;Oddi氏括約肌功能障礙患者ERCP后并發癥發生率高,臨床上應謹慎。
慢性胰腺炎
ERCP行胰管造影,對有癥狀的胰管結石、胰管狹窄和假性囊腫可行鏡下治療。胰管狹窄通過擴張和支架治療可得到有效的治療,對于慢性阻塞性胰腺炎腹痛患者選內鏡治療,只有內鏡治療無效或復發的病例可考慮采用手術治療。慢性胰腺炎患者崁頓的胰管結石可誘發腹痛和急性胰腺炎,因為胰管狹窄,胰管括約肌切開取石較困難,往往需要體外震波碎石后再嘗試內鏡下取石。
胰瘺
胰管破裂或胰瘺多由急性胰腺炎、慢性胰腺炎、胰腺外傷及手術損傷造成。胰瘺可出現胰源性腹水、假性囊腫形成或二者同時存在。胰管支架已成為胰瘺的常用的治療方法。大部分嚴重的胰管損傷可置入橋樣支架以重建正常的胰管引流。
胰腺囊腫
ERCP可用于診斷治療胰腺液體積聚,包括急性假性囊腫、慢性假性囊腫及胰腺壞死。與胰管相通的液體積聚可經乳頭治療,不通者可經胃或十二指腸引流。EUS可用來穿刺前定位,以避開血管。與胰管相通的液體積聚包括胰尾部的囊腫,可由經乳頭放置胰管支架。經胃或十二指腸假性囊腫引流,雖然技術要求較高,但技術熟練的醫師成功率仍大于80%。假性囊腫引流的并發癥包括胰腺炎、出血、穿孔及感染
由于ERCP僅需內鏡下操作,創傷小,手術時間短,并發癥較外科手術少,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,深受患者歡迎。在短短幾十年中ERCP在臨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,已經成為當今胰膽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。